多项“引进来”举措优化实施 债券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推进

遵循“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这一长期政策导向,2022年,中国债券市场在加大开放力度方面取得了诸多新进展,一系列优化举措令境外机构在境内债券市场开展投融资的便利度得以进一步提升。


【资料图】

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1月末,共有1071家境外机构主体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同比增长6%。其中,526家通过直接投资渠道入市,782家通过“债券通”渠道入市,237家同时通过两个渠道入市。

境外市场参与主体和投资渠道逐步扩大,可投资的金融产品和交易品种也不断丰富。今年7月,人民银行、香港证监会、香港金融管理局发布联合公告,开展香港与内地利率互换市场互联互通合作(“互换通”),进一步深化债券市场对外开放,为境外投资者提供利率风险对冲工具。按照公告内容,预计2023年初,“互换通”项目将正式上线。

近日,人民银行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会议提出当前要着重抓好的几项工作任务中,便包括“持续推进债券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落实好便利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举措”。

可以预期,聚焦制度型开放,随着相关举措渐次落地,债券市场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等不断优化完善,有利于进一步扩大资本项目流入,拓展市场容量,丰富市场结构。未来,我国债券市场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影响力、竞争力都将更上层楼。

外资投资便利度进一步提升

今年以来,随着几项重要政策落地,在入市程序、资金管理、托管模式等方面,有力提升了境外机构投资中国债市的便利性。

5月,人民银行、证监会、外汇局发布联合公告〔2022〕第4号(关于进一步便利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有关事宜)(以下简称《公告》),统筹推进银行间和交易所债券市场对外开放。

在业内人士看来,《公告》是深入推进中国债券市场制度型开放的重要一步,相关程序进一步简化将促进更多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中国债市,有利于健全多元化投资者队伍,输入更多的“新鲜血液”,提升债券市场的流动性与稳健性。

目前,获准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已经可以直接或通过互联互通方式投资交易所债券市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党委书记霍颖励表示,两个市场互联互通,有利于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不断完善,提升债券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效能。

11月,人民银行、外汇局联合发布《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资金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完善并明确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资金管理要求,包括进一步扩大境外机构投资者外汇套保渠道,并取消柜台交易的对手方数量限制;优化汇出入币种匹配管理,提升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资金汇出便利性等。

在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姜富伟看来,《规定》是对《公告》的政策落实和调整。《规定》的出台,表明我国债券市场的整体对外开放进程正在逐步从广度向深度发展,有利于提高境外机构参与中国债券市场的意愿和热情,体现了我国坚定推进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决心。

熊猫债发行机制不断完善

在更好满足境外机构投资需求的同时,境外机构在境内发行债券的融资行为也迎来系列优化举措。

今年7月,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推出一揽子熊猫债机制优化举措,持续推进跨境融资便利化,包括允许境外基础层企业享受更多注册便利、适用更加国际化的信息披露要求;对外国政府类机构、国际开发机构试点“增发机制”;探索推出“熊猫债”的“常发行计划”机制等。

截至12月27日,境外机构累计发行熊猫债369只,发行规模超5900亿元。其中,银行间市场是主要发行场所,发行只数及规模占比均超七成。2022年,银行间市场熊猫债发行金额已近800亿元,在规则机制持续优化下,境外机构人民币融资需求进一步满足,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不断提升。

12月,《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境外机构境内发行债券资金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正式发布,完善熊猫债资金管理要求,从统一银行间和交易所市场熊猫债管理规则、优化分期发行相关流程、完善外汇风险管理、允许募集资金汇往境外使用等四个主要方面,进一步便利境外机构在境内债券市场融资。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2023年《通知》正式实施后,有望吸引更多有不同募集资金用途、更多不同类型的境外发行人发行熊猫债,叠加熊猫债产品创新优势,将推动市场进一步实现高质量扩容,提高国际市场关注度。

稳步推动向制度型开放转变

“长期来看,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程度逐渐加深,是驱动外资买债的核心动力。”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作为全球投资者多元化投资的良好工具,未来5年,人民币债券占国际储备或有一定比例提升,意味着会有不少中长期资金进入我国债券市场。

今年以来,欧美通胀高企,美联储多次大幅度加息,中美国债收益率利差持续倒挂,叠加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等因素影响,境外投资者持有人民币债券的规模有所下降。数据显示,截至11月末,境外机构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3.33万亿元,约占银行间债券市场总托管量的2.7%。

不过,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前述外部因素对外资持债影响有限。“近几个月境外投资者减持人民币债券的势头放缓,特别是下半年以来,除个别月份,外资基本上都是净买入债券。”霍颖励表示,中美国债收益率利差并非主要影响因素,境外投资者投资行为更易受到自身交易惯性、全球金融风险等因素影响,同时还会更加关注金融市场的制度、规则是否公开透明、可预期等因素。

基于这些情况,在相关部门共同推动下,债券市场正稳步扩大市场领域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的开放,加强与国际通行规则衔接,不断完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开放生态。

中金公司研究部固收研究负责人、董事总经理陈健恒认为,在政策引导和支持下,未来,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程度将进一步加深,境外资金流入的中长期趋势仍有望得以延续,并可能从当前聚焦利率债,慢慢过渡到包括信用债、类固收、衍生品等市场,占有份额也有望进一步扩大。

关键词: 债券市场 对外开放 机构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