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诚而立 和以信为根青海省民和县创建“市级信用县”纪实

摘要

人民银行民和县支行作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牵头抓总部门,通过再贷款等政策工具,积极引导农村信用体系创建工作,把农村信用建设大文章做精做细,久久为功,持续优化县域信用环境。

民和县是青海的“东大门”,信用是这里的底色,这里诞生了青海省第一家信用社——官亭信用社。民和县把创建“市级信用县”作为落实信用青海、普惠青海建设目标的重要举措,积极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优化区域营商环境。人民银行民和县支行作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牵头抓总部门,通过再贷款等政策工具,积极引导农村信用体系创建工作,把农村信用建设大文章做精做细,久久为功,持续优化县域信用环境。截至目前,县域共评定信用乡17个、信用村219个、信用户40607户,占比分别达到77.3%、70.2%、70.03%,信用贷款占全部贷款的34%。民和县县域信用创建氛围越来越浓厚,守信激励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信用示范效应越来越明显,近日已顺利通过海东市“市级信用县”创评验收。


【资料图】

搭台建制促保障

人民银行民和县支行积极牵头协调相关部门从组织上、机制上、政策上给予充分保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助力乡村振兴插上了“诚信之翼”。一是纵深推进。人民银行民和县支行牵头成立县、乡(镇)、村三级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形成了县、乡、村三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会信用环境建设网络体系。二是纳入考核。该行积极与县政府部门协调,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纳入年度各乡镇工作任务考核目标。三是明确任务。该行联合发改局出台《民和县创建农村信用体系三年规划工作方案》,明确了目标和工作任务,并通过召开联席会议、工作例会、专题汇报会等形式及时掌握推进情况,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信用创建措施。四是落实奖惩激励。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对守信者与失信者在贷款授信额度、审批权限、风险定价方面实行差别化原则。

民和县主管金融的吴忠禄副县长表示:“民和县创建信用县,人民银行牵头抓总,从组织上、机制上、政策上给予保障,助力乡村振兴,优化县域信用环境,为创建信用县奠定了坚定基础。”

规范评定保质量

一是统一标准。县域涉农金融机构按人民银行“三个统一”的要求,对于评定信用户、信用村及信用乡的操作流程、评价指标、档案资料进行了统一规范。

二是公开操作。当地金融机构采取“自报公议”的阳光操作方式,依据农户个人品质和还款记录、生产经营状况、偿债能力等,确定信用等级后张榜公示,并以此决定贷款额度,简化信贷手续。

三是动态管理。当地金融机构建立信用档案和贷款台账,分别对其信用等级、年审情况、个人其他信用记录和贷款借用、归还等情况进行登记,逐户、逐村建立动态档案。

在这样的评定规范下,民和农商银行行长伊永斌对信用创建信心满满,他说:“民和农商银行的信用贷款,从利率、额度、期限上给了群众最大的优惠,受益农户近21万户(次),我们累计发放信用贷款21万多笔,金额近80亿元,是我们支持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今后我们还要继续加大信用户创评力度。”

以点带面促扩大

一是培育小微信用。人民银行民和县支行督促各银行完善绩效考核激励机制,落实授信尽职免责办法等,推动辖内金融机构主动对接小微、民营企业。该行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资金共计331万元,带动辖内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放827万元普惠型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惠及市场主体142户。目前,县域普惠型小微信用贷款余额达2.56亿元,占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的34.2%。

二是拓宽创评领域。县域金融机构完善信用户评定方式,从线下评定方式改进为线上评定,大力推进个体工商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小微企业、信用社区等信用评定工作。截至2022年12月,当地评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其他经营主体共计238户、信用商户955户、信用居民3525户。

三是创建教育基地。县域金融机构深化“银校”合作,协同建设“诚信教育基地”,树立学生诚信意识。截至2022年12月末,民和县累计建立“诚信教育基地”23所,开展诚信知识进课堂68期,建立学生诚信档案1902份。

自开展农村信用建设以来,人民银行累计发放扶贫再贷款、支农再贷款28亿元,推动县域地方法人银行发放信用贷款,县域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投放逐年增加,小额农户信用贷款的扩面增量解决了多年来农牧民“贷款难”问题。

多元宣传扩覆盖

一是“进村入户”讲。人民银行民和县支行积极落实“金惠工程”,开展“进村入户”征信知识宣讲活动,宣讲覆盖率达100% 。

二是新媒体讲。县域金融机构通过线上社交媒体、短信、短视频平台等网络平台普及征信知识,进一步扩大宣传覆盖面。

三是双语讲。针对民和县是少数民族自治县的情况,相关工作人员在民族地区群众用民族语言、方言进行讲解,让群众都能听得懂。

四是用案例讲。全县30个金融机构网点、824个惠农取款服务点,结合各自区域、村庄的案例详细讲解诚信文化,让更多群众进一步了解征信知识。

五是课堂讲。县域金融机构深入辖内 “诚信教育基地”开展诚信文化宣传教育活动,涉及学生2余万人,发放宣传资料4万余份,宣传教育实现了新拓展。

民和县第一个信用村转导乡王家山村村主任金玉成说:“银行工作人员来到家里告诉我们金融政策,让我们对金融政策有了更深地了解,好多群众申请了信用贷款,不用任何抵押,而且放贷速度快。”

民和县信用贷款金额最多的马营口镇马营村村主任马继武自豪地说:“由于我们村信用状况好,农商银行对我们村发展支持特别大,目前我们村共计申请到贷款84笔,金额970万元。”

创新服务促提升

一是县域金融机构增设9台征信自助查询机,人民银行民和县支行创新推出征信“码”上查询指南,详细解答了征信查询怎样查、到哪里查的问题,实现了便民渠道电子化。

二是加大了“青信融”“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中证应收账融资服务”平台应用推广力度,实现了三大融资平台在民和县落地的“零的突破”。县域金融机构通过“青信融”平台发放贷款98笔,金额1.2亿元。

三是加强信用修复工作,当地累计修复69户小微企业信用,为47户信用得到修复的小微企业再次发放贷款合计908万元,全力支持小微企业稳岗就业。脱贫农户信用修复392户,累放贷款1798万元。

民和县金融办主任刘晓宁感慨地说:“我县累计评定信用户40607户,累计发放信用贷款80亿元,利率下浮让利2000多万元,示范作用明显,逐步形成了争当信用户的良好风气。”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