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科幻何以动人心魄

2023年,中国科幻正掀起又一次热潮。

科幻影片《流浪地球2》热映,截至发稿其票房收入突破了34亿元,且还在持续增长;同名科幻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三体》在央视八套和腾讯视频热播。因其对原著有着极高的还原度而备受好评,该剧上线后很快打破腾讯视频剧集首日热度纪录,成为腾讯视频开播热度最快破2万的剧集。直到“点映”收官,剧版《三体》的豆瓣评分甚至还小幅上涨至8.2分;同时,动画剧《三体II:黑暗森林》也正引发收看热潮。此前不久,动漫《我的三体》《章北海传》等推出后,就曾吸引了大批科幻迷。今后,更多以《三体》为核心的IP的影视创作与衍生番外剧集已经紧随其后,蓄势待发。

虽然这一段时间的科幻作品大多来自刘慈欣的手笔,但不同的创作方式、不同的创作团队,各自演绎着不同风格的中国科幻故事。如今,科幻已不再是一小部分人关注的特定领域,而是跃升为大众文化焦点话题。


(资料图)

《三体》是科幻作家刘慈欣从2006年开始创作的系列小说,共分三部,讲述了在三体文明入侵的威胁下人类做出的各种生死抉择。系列影片《流浪地球》的灵感来自刘慈欣中篇科幻小说《流浪的地球》,但出于电影创作需要,内容已经远超原著所囊括的范围。所幸影片剧本内容创作有刘慈欣亲炙,其中又融入了《三体》的诸多内容与元素,因而极具观赏价值。两部作品展开的宏伟画面,都在描绘全人类在末日危机下的各种抉择,都在深刻阐释为了文明存续,人类做出的种种努力。有趣的是,《流浪的地球》的背景设定是太阳发生氦闪危机前,地球轨道将不宜生存,人类利用行星发动机将地球推向其他星系;《三体》的故事设定,则是来自其他星系的三体文明移民侵略地球背景下,人类奋起救亡图存。

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科幻作品,当代的中国科幻作品之所以动人心魄,最显著的特色是鲜明的天下情怀,强烈的拯救意识。这从两部作品的细节中就能体会到:《三体》中,“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的口号掷地有声;影片《流浪地球2》中,老演员李雪健塑造的中国代表周喆直,在联合政府讲台上用一万年前人类愈合的股骨阐述人类团结的意义,催人奋进。片中经典台词“我相信,我们的人,一定可以完成任务。无论虚实,不计存亡”在影院内就收获了不少掌声和泪水。

中国科幻故事还有着对人类社会的历史与未来更为深刻的想象和论述。《流浪地球》中的人工智能MOSS与《三体》中的章北海,是绕不过去的话题。

人工智能计算机MOSS,产生了意识觉醒后,制造了击落空间站的阴谋,设计了月球危机、木星危机、太阳氦闪危机,为流浪地球计划设置了层层障碍。因为MOSS认为,“拯救人类的最好办法就是灭亡人类”;章北海的故事更耐人寻味:他一向是坚定的抵抗主义者,为了抵抗,他不惜开除了思想稍有动摇的军人,制造事故暗杀技术保守的科学家……但当他如愿以偿驾驶上最先进的星舰后,却迅速带领部下全军“叛逃”。

MOSS的阴谋冲击着人们的神经,章北海的“叛逃”令读者扼腕惊叹。究竟是“大逆不道”“别有用心”还是“鞭策激励”或“最优选择”?故事在继续:正是在MOSS精心设计的一次次危机之下,人类逐渐意识到了团结的可贵,找到了正确的前行方向,从而避开了“弯路”与“险滩”;也正是章北海的“叛逃”决定不仅让星舰躲过了三体探测器的打击,也躲过了其他文明用二向箔对太阳系进行的“降维打击”,甚至建立了延续很久的“星舰文明”,为人类保留了“火种”。

原著中,作者没有给章北海下任何定义,也不曾流露出只言片语的评论,MOSS更没有出现在原著文字中。可见,作者只是在理性设想并细致描绘一种面对末日危机的可能性,而不进行任何预先的价值判断。

尽可能地保留多样性,正是当代中国科幻的另一动人心魄之处。

“拯救人类的最好办法就是灭亡人类”,看似不可理喻,却暗含了诸多历史上真实发生的案例。不知是巧合还是有意借鉴,根据人类学最新的研究:在人类起源之初,人类的很多物种,如尼安德特人、海德堡人、丹尼索瓦人、爪哇人……相继灭绝,最终地球上只剩下来自东非大陆的现代智人,且当代全球数十亿人都是十几万年前同一个父亲和母亲的后代。从数百万年的时间尺度观察人类文明,正是不断发生的物种毁灭和无情的自然选择,“精选”了智人的血脉绵延至今。因而,MOSS所谓的“毁灭”,正像是人类的头顶悬剑,激励着人们找出最优解;章北海的选择也并非纯粹的“背叛”。在原著中,受他影响建立的“星舰文明”,其存续时间甚至超越了地球文明,为救亡图存提供了另一种可能。

为什么中国科幻会诞生如此丰富的意象和思考角度?诞生它的文化土壤里埋藏着答案。

文明的生存与延续,看似“科幻”的话题,却是中华文明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不断上演的经历和不曾停止的探索。从孔子时代的“吾其披发左衽”,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之责也”,从李鸿章面对的“三千余年一大变局”,再到“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个民族几千年来面对的生存危机,甚至“末日危机”史不绝书。理解东方文化,才能透彻理解为什么中国科幻中没有超级英雄的个人表演,却出现了刘皇叔携民渡江一般“带着全人类流浪”;洞悉《西游记》师徒四人需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才能求取真经,少一难都不行,才会搞清中国科幻故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形象表达。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古老东方民族更懂得求同存异的意义,在团结的大前提下,尽可能地保留多样性,保留进化的突变,是几千年来东方文明应对一次次“末日危机”的经验,也是智慧选择。历史长河中,即便是独尊儒术的时代,也有释家与道家的蓬勃发展,也有各种文化思潮不断涌现。就像基因的多样性保障着种群的健康繁衍、物种的多样性保障了生态系统的平衡,文化多样性也在保障着人类文明几千年历史长河的经久不衰。

这或许就是埋藏在中国科幻文化土壤中的奥义。

回首当前,摆在人类面前的有不仅有经济发展与地区安全,更有气候变化、全球人口、生态平衡、食品安全等诸多难题,这些看似日常的话题,也许正在或即将成为全人类面临需谨慎面对、小心解决的现实版“末日危机”。存续是文明的第一需求,给文明以岁月的同时,也要给岁月以文明。中国科幻作品中流露出的独特观点与探索,正在为应对现实危机,提供不同且有益的思路。

关键词: 末日危机 科幻作品 动人心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