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讯!科技助力 健康保险发挥保障管理双作用
银保监会最新数据显示,按市场口径统计,截至今年8月底,我国健康保险保费收入达6487亿元,同比增长2.92%。
【资料图】
新冠肺炎疫情使人们更关注健康,也更关注保险。在此背景下,保险行业加速线上线下融合速度,借助科技的力量,更好发挥了健康保险产品保险保障与健康管理的双重作用。
科技赋能解决“痛点”
与医疗、健康相关的保险市场,规模与潜力已不容忽视。大视野研究有限公司发布的报告预测,到2027年,全球医疗保险市场规模将达到4万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6.7%。
《全球互联网医疗保险价值趋势报告》显示,2022年一季度,全球共有13起与健康医疗大数据相关的融资事件,融资金额超过3亿美元。其中,我国互联网医疗保险产业融资约300万美元。
不过,保险市场还存在诸多难题有待解决。水滴公司总精算师滕辉认为,健康保险市场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创新不足,缺少有竞争力的产品,背后原因是行业难以对用户进行深层次的触达和挖掘,健康保险产品更多地为健康人群设计,缺少适合病患群体的产品;二是销售人员触达客户的方式较为单一,难以接触到三四线城市以及更下沉市场的群体;三是由于核保、理赔环节的流程较为复杂,导致客户对一揽子的保险产品和服务了解较少。另外,健康管理服务在事前预防、事中防护、事后康复等环节的作用还未发挥出来。
滕辉认为,解决健康保险产品在产品端、销售端和服务端的问题,答案在数智化。在产品端,注重在线运营和精细化运营,深度挖掘用户需求,并基于用户、保险、医疗大数据,实现产品创新和精准定价;在销售端,通过研发智能投放系统降低获客成本,通过线上展业工具为客户提供在线经纪人、在线客服等服务,提高用户触达能力和转化效率;在服务端,通过智能理赔系统,简化理赔流程,提升质检准确率,并快速为用户提供专业服务,提升用户的服务感知度和获得感。
科技赋能的成果已经显现。例如,中国人寿寿险公司的“互联网+健康管理”线上健康服务平台——“国寿大健康平台”,通过推进“线上+线下”互联互通的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截至2022年6月底,累计为约3000万名客户提供健康咨询、疾病预防、辅助就医等100多项健康服务,推动“治已病”向“治未病”转变。
在业内人士看来,科技赋能保险公司,有助于其为用户提供更专业、更高效的服务。如保险产品设计、风险管理、医疗服务整合、理赔处理、慢性病管理、药物合规管理、病历数字化和处方识别等服务。另外,有些保险公司与互联网健康平台合作,可以实时掌握客户诊疗信息,与患者、医疗组织进行更多良性互动。
数字化能力尤为关键
近年来,“惠民保”以其普惠性衔接了基本医保与商业保险,成为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探索。
日前,山东大学经济学院保险市场研究所所长张芳洁撰文表示,“惠民保”不仅满足了人民群众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对医疗保障的多样性需求,更重要的是,医保将数据开放给商保,全面赋能商保产品设计、风险控制和理赔结算,是对医保、商保一体化的一次探索。
张芳洁认为,“惠民保”下一步发展,数字化平台尤为重要。只有打通医保、商保、医疗、医药间的壁垒,才有可能实现健康保险补偿功能和医疗健康服务功能的融合发展,使保险公司建立起“健康保险+健康管理”的全新模式,进而逐步形成医保、商保一体化的支付格局。
商保通过与医保体系深入对接,将解决医疗数据不足、风控初始图谱缺失的“痛点”,在提升运转效率的同时,提升用户的体验。同时,医保、商保一体化合作,将吸纳医疗、医药、医养、保险等行业共同加入构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为支撑的数字化健康管护组织。
事实上,保险公司基于自身在医疗、医药领域的优势,纷纷建立保险科技平台,提供理赔处理、风险控制、第三方管理和创新市场推广服务。今年以来,中国太保、中国人保先后宣布成立科技子公司,通过互联网科技极大增强了健康保险的服务效率、服务水准,也推动了健康保险产品的革新,为健康保险业务开拓了空间。
不过,在鼓励保险科技发展的同时,规范也必不可少。2021年10月,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了《保险科技“十四五”发展规划》,作为保险科技行业顶层设计的参考,从科技战略、科技赋能、业务发展、风险防范等层面,为保险机构制定自身的科技发展规划提供了指导和依据。与此同时,政策也在不断规范保险公司科技创新行为,特别是在消费者感知度较高的销售、服务等环节,确保健康保险发展走在“健康”的轨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