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人的沐浴情结


(资料图)

与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早期人类社会相比,体现着人类文明程度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人们开始注重个人卫生,清洁身体成为人类的本能。在称霸地中海、横跨三大洲的罗马帝国时代,这一人类的本能,被升级为百姓安享太平、名流济济一堂的沐浴文化——有公共浴场的地方,就有着看不尽的人间繁华。

在整个罗马帝国时期(公元前27年—公元395年),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公共、私人浴场,犹如帝国的晴雨表,与国运的兴衰沉浮同起同落,折射着这片土地上发生着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变迁。与其他文明不同,洗浴是古罗马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突出的社会现象就是公共浴场十分繁荣,建筑极尽奢华,功能相当完善,这既源于罗马建国后一次次对外扩张而聚敛来的财富,也源于罗马在征服希腊的过程中从希腊人那里获得的启示——运动之后洗浴净身有益于身心健康,更源于罗马帝国统治者通过丰富大众娱乐活动、免费开放洗浴场所来巩固统治的政治需要。此时的罗马,结束了近一个世纪的战事纷争,迎来了相当长一段时期的和平繁盛,洗浴活动不仅是古罗马人清洁身体的需要,更是享受生活、交流信息、融入社交的重要方式。

欧洲考古发现,最早的浴缸出土自希腊克里特岛的克诺索斯宫,距今已有3700年历史,造型很接近现代的浴缸。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出于对身体之美、健康之美的崇尚,重视运动并积极保持个人卫生。大约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在体育场内修建了最早的公共浴室,英语“体操”(gymnastics)一词来源于希腊语gymnastike(“赤膊”之意),这一词即源于古希腊语gymnos(意为“裸体”)。相传古希腊人在锻炼时多是赤身裸体,运动之后不仅要淋浴,还在皮肤上涂抹橄榄油。随着加热设备的出现,公共浴场在希腊出现,但使用者仅限于男性。相传,古希腊科学家、数学家阿基米德正是在洗浴时观察到水的溢出现象,发现了重要的浮力原理。

古罗马人完美沿袭了古希腊人的健康生活方式,将沐浴习俗尤其是公共浴场的功用发展到了极致。公元前3世纪的共和国时期,一些小型公共浴场在罗马零星出现,仅仅是满足了部分平民的洗浴要求。到了罗马共和国末期,罗马西部统治者屋大维的得力助手阿格里帕在罗马开办了第一座豪华公共浴场,即阿格里帕浴场,开启了罗马公共洗浴文化的新纪元。

到了帝国时代,历任罗马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公共浴场的建立,不仅公共浴场基本免费,各省份的地方官员也不时提供免费浴场。沐浴成为古罗马人一项标志性的大型公共娱乐活动,他们被戏谑为“泡在浴池里的罗马人”,浴场也成为罗马帝国最伟大、最受欢迎的公共建筑之一。

被元老院授予“奥古斯都”(“至圣至尊”之意)称号的屋大维,是罗马帝国的开国元首,他采取的一系列顺乎形势的内外政策,开创了相对安定的政治局面,为帝国初期的繁荣打下了根基。在他之后,尼禄浴场、提图斯浴场、图拉真公共浴场、卡拉卡拉公共浴场等皇家浴场相继建成,加之普通的公共浴场,最多时候能达到1000个左右。

建于公元3世纪初、历经11年才完成的卡拉卡拉大浴场,以当时统治者卡拉卡拉大帝的名字命名,坐落在今天的罗马市南部阿维提诺山脚下,占地16万平方米,仅浴场就有3万平方米,可同时容纳近2000人洗浴。除此之外,还设有图书馆、会议室、演讲厅、竞技场、艺术走廊等设施,功能之完备,丝毫不亚于现代的大型休闲娱乐中心。值得一提的是,浴场内区分为冷水、温水、热水浴室及蒸汽室、更衣室等。透过现今遗址中残存的马赛克镶嵌地板、直径长达30米的浴池、高达30米的墙壁,不难想象当时规模宏大、宾客云集的场面。可以说,一个个皇家浴场的建立,将罗马的公共洗浴文化推崇到了极盛阶段。

古罗马人在建筑方面,尤其是大型市政工程方面,从来都是不惜成本,并善用巧思。为解决大大小小浴场中最重要的资源问题——水,同时满足千家万户的饮用水及公共喷泉等用水之需,大型水渠甚至高架水渠的建造与铺设,成为罗马城的一大景观。在罗马帝国鼎盛时期,城内100万居民的用水由11条引水渠提供。这些引水渠自公元前4世纪末开始修建,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对城市供水系统的更高要求,前后历时600年才建成。这些水渠大多采用花岗岩砌成,坚固异常。为减少水的蒸发,水渠为全程封闭状态,以便将清水从遥远的地方引入罗马市民家中,有的甚至在今天还发挥着引水导流的作用,这成为古罗马人的杰出智慧与重要贡献。

发达的供水系统很好地解决了浴场的供水、用水问题,相比之下,完善的排水系统更是大型公共浴场得以顺畅运营的重要基础设施。早在公元前6世纪,古罗马人就已经认识到排水的重要性。罗马王政时代伊达拉里亚王建造了第一个下水道,用岩石砌成,主干道宽度超过5米,下水道的7个分支流经罗马城的大街小巷,最终汇入主道马克西姆下水道(Cloaca Maxima,也称“最大下水道”),这也是伊达拉里亚人留给罗马的古代世界最宏伟的下水道,被誉为罗马“最引人瞩目的成就”。

关键词: